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在很多人看来,留学生似乎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群体:不必承担工作责任,可以四处看看,扩充自己的眼界。但是,如果深入了解这个群体,便能发现他们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尤其是高中毕业之后来日本考大学的留学生群体,他们不仅要在短时间内适应异国生活、语言环境,同时还要面对完全陌生的考试制度和知识体系。很多学生需要在语言学校进行至少半年的学习,然后再参加留考。如果在语言或者考试的任何一个环节稍有耽搁,一两年的时间就匆匆过去。那时的他们,年龄、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也会接踵而至。这些还不到20岁的留学生是如何走过这一段艰难时期的?近日,2013年早稻田大学人间科学学部的新生沈博达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2011年4月15日,沈博达第一次来到日本。他清楚的记得这个日期,那时候他还满怀着对未来的期望。但是因为来日本的时间太短,日语并不熟练,对日本学校知之甚少,加之各门考试科目的复习的不充分,他的第一次留考并不成功。2011年的留考之后,等待着他的并不是想象中的合格通知,而是落榜的巨大压力。
来日本之前,沈博达给家里承诺,在一年半内一定会考进早稻田。但那个时候他对自己的定位远不如那么乐观,他甚至打算先偷偷考进明治大学,等四年毕业之后,再告诉父母真相。但是2011年的留考失败,使他陷入完全不知道前路的迷茫之中。他在国内读大学的同学都已经到了大二大三,而他还停留在原地。之前承诺的早稻田遥遥无期,就连明治都实现无望。沈博达说,那段时间他整夜整夜失眠,前途的压力、经济的压力一件件的压下来,却完全看不到解决的途径。
落榜之后,他开始关注各种信息,也是那个时候了解到了行知学园。行知学园帮助他看清自己。在一次次与辅导老师的长谈中,他第一次全面审视了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重新鼓起勇气将早稻田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