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首页 普通高考 中考招生 研究生招考 对口单招 成人高考 自学考试 非学历证书考试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 留学快讯 留学服务 留学规划 访问学者 留学语言 留学国家 留学生活

美国

英国

澳洲

加拿大

韩国

新加坡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日本

新西兰

其他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日本 澳洲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新西兰 韩国 新加坡 其他

法国餐厅打包遭受层层阻力

2016/9/23 21:20:47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法国

  法国食品浪费十分严重,政府希望在餐馆推行打包文化,却遭受层层阻力。餐馆认为“打包是在侮辱我们的菜”;消费者则介意他人的眼光,称“不敢打包”。

  法国人为何不敢打包剩菜

  不打包的法式“傲娇”

  在法国里昂开饭馆12年的法布里斯·莫亚,一点都不介意客人将吃不完的食品打包带走,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他告诉《纽约时报》,平均每星期有500人来就餐,最多只有1个人会打包。

  法国政府最近公布的报告称,每年法国因为浪费食品损失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78亿元)。起草这份报告的社会党国会议员加洛特认为,这意味着“生产和消费食品的体系出现了危机”。

  在加洛特提出的36项建议中,包括推广餐后打包的“狗食袋”(西方国家对打包袋的戏称)。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在很多法国人看来,餐后打包剩菜与以美国快餐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餐馆”紧紧联系在一起,是“重视分量而轻视口味”的表现。法国人的传统做法是“或者吃掉,或者剩着”。

  法国图尔大学社会学家让-皮埃尔·卡伯称,上层社会和贫苦人群都没有打包的概念。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他们难得出外就餐,餐盘上通常不会剩下食物。有钱人则富有到了不屑于打包的地步。

  法国“the local”网站称,法国人排斥将剩菜打包带回家的观念从小就形成了,成年之后则因为对法律的误解而强化。

  加洛特承认,在法国推广打包面临着文化障碍。客人不敢要求,餐馆会将这样的要求视为冒犯。但食物浪费的严重性,迫使人们改变习惯。

  欧洲非政府组织“可持续餐饮联盟”称,浪费食物在法国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象征。根据政府数据,法国有350万人依靠慈善机构的免费食物过活。

  打包只能偷偷摸摸

  据统计,90%的法国人在理论上支持餐后打包。实践中,只有23.6%的受访者这样做过。那些拒绝打包的人给出的理由是,打包剩菜显得小气、不礼貌,甚至是不卫生的。

  法国《世界报》发现,人们对于打包的顾虑多种多样。59岁的埃里克直言,“我不敢这么做”。“上周我和太太还有几个朋友一起出去吃饭,谁都没有吃完自己面 前的食物。当时我冒出打包的念头,并且和朋友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一桌子人谁都不敢开口要‘狗食袋’。打包不符合法国文化,我们甚至心照不宣地忽略了这个话题。”他说。

  47岁的塞西尔告诉《世界报》,她尝试过打包,却不敢经常这样做。她的打包频率差不多是“一年一次”。当她打包时,周围人都惊讶地看着她,好像她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塞西尔说,她这样做是因为自己被食品浪费的数字震惊了。她很想更加经常地打包,但她在环境高雅的餐厅用餐时,不敢张嘴索要打包盒。“周围的环境在告诫你,不能那么做。”

  68岁的亨利每次打包都要偷偷摸摸。“我和妻子有时会打包,但只能偷着进行。”他不敢向服务员索要打包袋,所以去餐馆用餐时,妻子总会在身上藏一个塑料袋。用餐完毕,亨利的妻子动作迅速地将剩下的食物装到袋子里,亨利则负责望风,随时告诉她,“右边有人经过,小心”。“每次我们成功了,都会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我们为耻于打包而羞愧,这些食物我们付了钱,打包本应是我们的权利。”

  自称索菲的女士告诉《世界报》,每次她在餐馆要求打包时,服务员都会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她,似乎不明白她在说什么,或者她应该为自己提出的要求而尴尬。 索菲气愤地表示:“我想等饿的时候吃完我花钱买的食物,难道错了吗?是时候停止浪费了,我认为餐后打包很快就会普及。”

  剩饭说明没家教?

  法国餐饮咨询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向“the local”网站透露,上世纪90年代,一些法国餐饮业的“大咖”曾尝试推广打包文化,却以完败告终。法国文化似乎天然地与打包相悖。

  该国一家环保包装公司的创始人洛朗支持餐后打包,但他也指出,自己从小受到的家教是,要吃光盘子里所有的食物。“和很多法国人一样,小时候大人总是告诉我不许剩饭,所以现在出去吃饭,无论菜量有多大,我都会全部吃完。”

  他认为,这种习惯让法国人根本用不着打包袋。“如果你无法吃完自己的食物,还将它们装到袋子里招摇过市,一定会遭遇周围谴责的目光。这和不知道说‘谢谢’,以及不为女士开门一样粗鲁,证明一个人家教不好。”

  也有人表示,法餐的菜量并不大,因此多数情况下,确实用不着餐后打包。

  另一方面,法国的餐馆老板担心,让客人把食物带出餐厅,会让他们摊上食品卫生问题的官司。

  法国餐饮业集团俱乐部的高层让-克洛德·厄德公开表示,允许客人使用打包袋违反了法律中关于餐饮安全的规定。“法国法律不允许我们让顾客将食品带出餐厅,如果客人因为这些剩菜而食品中毒,可以上诉餐馆,餐馆老板就要承担责任。”

  在法国餐饮业,关于打包的争论持续了多年,洛朗表示,这完全是对法律的误读。

  给“狗食袋”改个名字好吗?

  多数法国人承认,打包是环保的正确做法。但法新社指出,法国人毕竟是法国人,想要推广打包观念,得有人站出来改一改“狗食袋”这个名字。

  美国“史密森尼”网站介绍了打包文化的由来。早在公元6世纪,人们会自带餐巾参加宴会,饭后用它将剩余的食物带回家。

  到了上世纪40年代,食物短缺影响了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由于经济不景气,养宠物的人会用剩菜喂养宠物。1943年,旧金山的咖啡馆出于保护动物的考虑,主动提供盒子,让客人将吃剩的食物带回家给宠物。几乎同一时段,西雅图和华盛顿的餐馆也为顾客提供纸袋,上面写着“狗狗的骨头”。一时间,“狗食袋”的风潮席卷美国。

  很快,那些家里没有宠物的人也开始在餐后索要“狗食袋”,将剩菜带回家二次加工,这样的行为在上世纪60年代遭到了美国精英阶层的抵制和讽刺。但随着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餐后向服务生索要“狗食袋”成了美国普通的文化现象。

  法国酒店及餐饮业工会(UMIH)已与一家餐饮打包袋生产公司签订了协议,后者将为法国餐馆量身定做打包用品。UMIH副主席让·土伦表示,他们决定给 “狗食袋”改个名字,叫“美食包”,袋子上还会印上口号,比如“这些食物真好吃,我要回家吃完它!”,“谁说我是小气鬼?不,我是环保美食家!”

  法国留学推荐:

  法国留学:临行前的七不要忠告

  法国留学:日常礼仪介绍

  法国留学:租房信息介绍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