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首页 普通高考 中考招生 研究生招考 对口单招 成人高考 自学考试 非学历证书考试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 留学快讯 留学服务 留学规划 访问学者 留学语言 留学国家 留学生活

美国

英国

澳洲

加拿大

韩国

新加坡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日本

新西兰

其他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日本 澳洲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新西兰 韩国 新加坡 其他

德国课外辅导班真实情况

2017/2/23 17:04:33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德国

  德国辅导班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呢?下面是一位大师的相关报道。跟着出国留学网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德国辅导班

  媒体关于课外辅导班的连续报道清晰显示出我国校外培训的“疯狂”和父母的焦虑。尽管父母们大多也不认同这种课外培训,却依然趋之若鹜。因为别的孩子都在参加,自己的孩子若不参加难免会吃亏,于是家长只好跟着一起“疯狂”,相互裹挟着越来越多地陷入一种类似“囚徒困境”的尴尬境地。

  那么,德国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情况是怎样的?多项德国学生和家长关于课外辅导班的数据,清晰呈现了目前德国的课外辅导现状。

  课外辅导德国最不普及

  调查显示:就数学科目而言,德国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比例(28.6%)不仅远低于日本(69.8%)和韩国(66%),也落后于芬兰(47.4%)、英国(41.7%)、丹麦(40.9%)、瑞典(39.6%)、法国(35.6%)和美国(29.7%)等欧美国家。

  贝塔斯曼基金会委托完成的一项德国全国性调查显示,在2014至2015学年,德国有14%的中小学生(6岁至16岁)参加了课外辅导。其中,参加课外辅导的小学生比例是5%,中学生的比例是18%。可见德国参加课外辅导的中小学生仅占少数。此外,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调查显示,德国课外辅导主要集中在数学和外语两个科目。德国15岁中学生参加各个科目课外辅导的比例分别是数学28.6%、外语28%、德语16%、自然科学15.3%。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德国15岁中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比例远低于经合组织(OECD)成员方的平均水平(37.9%)。就数学科目而言,德国的比例(28.6%)不仅远低于日本(69.8%)和韩国(66%)这两个东亚国家,也落后于芬兰(47.4%)、英国(41.7%)、丹麦(40.9%)、瑞典(39.6%)、法国(35.6%)和美国(29.7%)等欧美国家。在发达国家中,德国是课外辅导最不普及的国家之一,这自然也可以被视为对其学校教育质量的一种认可。

  贝塔斯曼基金会的调查显示,在参加课外辅导的中小学生中,39%的人每周参加课外辅导的时间是1小时,39%的人是每周2小时,11%的人是每周3小时,11%的人是每周4小时及以上。这一调查结果与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调查结果基本吻合,即德国大约90%参加课外辅导的15岁中学生每周的辅导时间在3小时以内。只有约10%的人参加课外辅导的时间多于3小时。

  贝塔斯曼基金会的调查还显示,在参加课外辅导的中小学生当中,26%的父母不需要为此支付费用。因为他们所参加的主要是全日制公立学校下午提供的课外辅导或者其他由政府资助的课外辅导项目。69%的父母选择的是自费的课外辅导。其中,18%的父母每月为课外辅导的支出少于50欧元,30%的人每月支出是51至100欧元,15%的人每月支出是101至150欧元,4%的人每月支出是151至200欧元,仅有2%的人每月支出超过了200欧元。根据该调查负责人科里姆教授的计算,德国父母每个月为此平均支出87欧元。若以德国家庭平均每月收入2988欧元来计算,课外辅导的费用占比不足3%。

  多数为提高学习成绩

  调查显示:有34%的参加数学课外辅导的学生有着“优秀”“良好”或“令人满意”的学习成绩。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当考试成绩不好、学习出现问题或者当老师指出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时,德国学生才会参加课外辅导和补习。但在今天,情况有所改变。在贝塔斯曼基金会的调查中,有34%的参加数学课外辅导的学生有着“优秀”“良好”或“令人满意”的学习成绩。在德语和外语两个科目中,参加课外辅导的此类“中上游学生”的比例分别是40%和33%。

  以此来看,大部分学生参加课外辅导是为了弥补学习上的不足,跟上学校的教学进度,避免学习上的失败(如留级)。另有一小部分学生参加课外辅导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学习成绩,以便于升入自己所希望的学校,改善自己日后的就业机会。

  在德国,除了大学生、退休教师或在职教师、失业的学术人员或者高年级中学生等“个体户”提供课外辅导之外,也有专业化的课外辅导机构。目前,德国最有影响的课外辅导机构是“学习圈”和“中小学生帮手”。它们在全德国拥有1000多个特许经营的站点,服务范围还覆盖了奥地利、瑞士、卢森堡等周边德语国家。此外,德国各地还有许多地区性的课外培训机构和中介机构。

  就接受辅导的形式而言,在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中,有55%的人得到的是一对一的单独辅导,44%的人得到的是集体辅导。还有少数学生接受网上的课外辅导。

  为了让父母放心,便于他们选择,德国的课外辅导机构通常会争取通过中立的评估机构的认证。目前,“学习圈”和“中小学生帮手”均已经通过德国权威检测机构的认证。德国的评估机构为此也制订了专门针对课外辅导机构的认证标准。例如,权威机构的认证标准包括100项左右的指标,比如免费的、无约束力的咨询和免费的分级测试;均质的学习班,班级规模不超过5人;辅导教师经过专业和教学法方面的培训;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定期与父母对话,提供回馈;与公立学校的各科目教师进行沟通,以更合理地协调安排课外辅导课,更好地满足个体学生的学习需求等。

  辅导班效果存在争议

  调查显示:参加课外辅导并未对小学生的数学和德语能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对课外辅导效果的评价方面,研究者的发现并不一致。大多数研究指出,难以证明课外辅导对于改善学生的成绩有积极影响。因为课外辅导的效果受到学生所在的学校类型、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所接受的课外辅导的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鲁普洛夫和施耐德2014年对德国四年级小学生的实验研究发现,参加课外辅导并未对小学生的数学和德语能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霍森菲尔德的调查也发现,课外辅导对于从五年级升入六年级的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没有影响。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发现,课外辅导对于中小学生特定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例如奥拓和米勒的实验研究显示,对于五年级至九年级中学生自我调节的学习行为和数学成绩,课外辅导没有带来显著的改善。不过,在动机性和情绪性变量以及数字能力方面,接受辅导的学生比控制组的学生有显著的增长。

  虽然研究者们至今对于课外辅导的效果认识不一致,但是参加辅导的孩子和父母有他们自己的认识。德国父母在调查中对于课外辅导的质量多数情况下是满意的,认为课外辅导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外辅导机构“学习圈”在2013年对300名客户的电话调查显示,97.6%的客户对其课外辅导质量感到满意,愿意将其推荐给别人。80%的学生经过半年的课外辅导后,成绩会改善1分。因为德国是1分至6分的等级评分,若真如此,也算是不小的进步了。

  那么,学生参加课外辅导是否受到父母的教育水平和收入的影响呢?对此,目前的调查结果存在矛盾。有的调查发现,父母的教育水平和收入越高,越是倾向于让孩子参加课外辅导。有的研究则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发现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于学生是否参加课外辅导的影响并不突出。贝塔斯曼基金会的调查显示,具有高级、中级和初级毕业文凭的父母,其子女参加课外辅导的比例大体相当;父母经济收入对参加课外辅导也只有微弱的影响。来自低收入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的比例都是12%,即没有区别。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的比例是15%,稍高一些。这说明,德国课外辅导尚不足以影响教育公平。(作者孙进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留德博士)

  【作者短评】

  理性课外辅导才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在德国,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仅占少数。即便是参加课外辅导,每周投入的时间也不多,费用也不高,并未成为学生及其父母的沉重负担。多数德国学生参加课外辅导是为了弥补学习中的不足或跟上学校教学的进度。少数学生是为了变得更加优秀,但并未出现竞争心理驱动的群体补习恐慌。此外,德国的课外辅导并未威胁到教育公平。因此,德国的课外辅导是一种理性的、良性的存在。课外辅导是为了平衡和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不足,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尽管课外辅导的效果遭到了研究者的质疑,却得到了父母和学生的认可。

  相比德国,我国课外培训的目的似乎不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是为了满足部分患有“落后焦虑症”的家长的需求,帮助他们“逼着”孩子以超越他人的方式来为自己赢得竞争优势,将家长的焦虑连带着这种错误的学习价值观传给了孩子,最终一起陷入竞争压力不断攀升的恶性循环。也正是基于这种逻辑,这些课外培训机构才无视正规学校的教学进度和孩子的认知规律,通过高强度的强化训练提供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这种培训或许能在短期内带来机械式的知识增长,但难以促进深度学习,更别提促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了,甚至还有可能造成长期的伤害。

  这种校外培训已不是对中小学教育的有益补充,而成了一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干扰学校正常教学、放大家长教育焦虑的社会病态性存在,并且严重违背了我国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亟需加以治理。理性的课外辅导以理性的父母、理性的学校教育和理性的社会为前提。

上一篇:德国留学人数为何倍增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