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首页 普通高考 中考招生 研究生招考 对口单招 成人高考 自学考试 非学历证书考试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 留学快讯 留学服务 留学规划 访问学者 留学语言 留学国家 留学生活

英国

美国

澳洲

加拿大

韩国

新加坡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日本

新西兰

其他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日本 澳洲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新西兰 韩国 新加坡 其他

荷兰留学费用分析

2016/9/23 20:38:05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其他

  荷兰作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许多人来留学之前都会听说生活费是多么高昂,东西是多么贵,下面就跟江苏招考一起来看看荷兰留学具体费用详情吧,其实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不可及。

  消费

  光有数字似乎并不能完全体现这些收入的“价值”。而且,将欧元换算成人民币没太大意义,毕竟哪里赚的钱主要还得在哪里花。让我们结合当地收入与当地消费,来对比一下国内的收入vs消费。就以2000欧元这个中等(偏低一点点)收入与北京的5000人民币收入(属于有多高请自行感觉)做对比。

  荷兰:到手2000欧,住鹿特丹的800欧的独立厨卫的房子,主要的衣食住行是400欧,那么实际可任意支配收入是800欧。

  北京:到手5000人民币,住1600人民币的房子,主要的衣食住行是800人民币,那么实际可任意支配收入是2600人民币。

  荷兰:800欧可以喝300多杯咖啡,或去西餐厅吃50顿牛排,或吃200顿麦当劳,或买16件羽绒服,或买30多双皮鞋。

  北京:2600人民币可以喝100杯星巴克咖啡, 或吃30顿西餐,或吃100顿麦当劳,或买5件羽绒服,或买10多双皮鞋。

  咋看之下虽有差距,但并非特别要命(谁真的有兴趣喝400杯咖啡?)。在北京能吃30顿西餐的话,意味着能够真的“天天吃”了,但代价就是没钱剩。但如果是在荷兰的话,你即使天天吃西餐,余下的钱还足够喝100杯咖啡,再余下的钱还足够买1双皮鞋。

  当然人生不是只有吃喝穿而已。

  硬币

  首先,来到欧洲后有一个中国人需要马上适应的地方,那就是实体钱的使用习惯。在中国,硬币除了拿来卡着洗衣机的出水孔以外几乎没多大用处,毕竟连1毛钱都用纸币了。但在欧洲,由于这里的物价特色——咖啡、食物、各种杂货都是1、2、4欧的样子,硬币变的极为有用。喝杯咖啡,就给店员一个2欧的硬币;去公共厕所,塞个50分钱的硬币;去买个小吃,给3、4个加起来4欧的硬币……

  这和在国内,去士多花一块钱买一瓶可乐,去付费厕所支付个1块钱,去早餐店花2元买个肉包,操作差不多,是吧?

  那么,在国内,有没有可能用硬币买半只鸡,或者半斤猪肉,或者一块仕力架加一瓶佳得乐呢?可以,但你得用好多个硬币。

  然而,在欧洲,一整只冰鲜鸡,也就是3个2欧的硬币(还有零钱找),半斤猪肉也是1、2个硬币的事情,喝的东西,从可乐到国人会觉得稍贵的红牛都是1个硬币。之前说的饭堂套餐,还有1瓶波尔多的红酒,或者一斤鲜鱼,全都是4个1欧硬币的价格。

  就是说,在欧洲,随身带着一堆硬币,就能应付几天的衣食住行了。PS,习惯了不用钱包的人在这里一定要准备个袋子来处理硬币,或者刷卡,不然面对一堆5分、10分、20分的硬币会好头痛。别看小他们,5个20分的硬币就是一个美味的烤鸡腿啊。

  上面这个“硬币文化”意味着什么呢?很简单,1~3枚国内1元人民币的硬币,你可以拿来买一包纸巾、坐半~一次公交车(北上广都是2元一次了吧)、买2/3~1罐可乐(我以前家楼下的可乐在我出国前涨价到2.5一罐了)。在国外,地位几乎相等的1~3枚硬币,除了可以做上述事情外,还可以拿来买份量充足的猪牛鸡肉,去汉堡王麦当劳之类快餐店吃一整个套餐,去星巴克喝一杯大拿铁。

  我几乎没怎么在中国市场买过肉,所以不知道猪牛鸡肉现在在国内的价格,但我知道去麦当劳吃个套餐并不是什么便宜的事情,而不少人去星巴克喝咖啡就是为了证明(或者装)自己是个高富帅或白富美。

  纸币

  荷兰的纸币最低面值是5欧,然后是10欧、20欧、50欧、100、200、500。很多人出国前都听说过欧洲的一般商店几乎都不接受100~500欧的纸币,有些人则表示不能理解。那么,看完上面的内容就知道,用纸币去买吃的几乎都没什么必要了,相信能有所理解为什么纸币不(那么)受欢迎。那么吃以外的东西呢?例如衣服。

  很多人出国前都认为必须在国内买全部衣服等耐用品,因为都听说(或者觉得)欧洲的耐用品好贵。于是各种羽绒服、外衣、拉杆箱,统统在国内解决。一件质量好点的羽绒服,人民币400~500,质量好点的拉杆箱淘宝价200~300左右,质量好点的皮鞋200~300左右。当然你可以买更便宜的东西,但很多有能力出国的人都自然是想买好一点的东西。

  来到这里以后呢?果然,这里的衣服比食品贵多了。羽绒服50欧,拉杆箱30欧,皮鞋25欧。等等,折算成人民币呢?400,250,200。款式新旧好看不姑且不说(这里的款式肯定没国内的来的眼花缭乱),但质量是不错的。欧洲商店都不敢卖次品。

  顺带一提,如果你有10~20个铜板,就可以拿来买一双鞋子或一个拉杆箱了。

  那么纸币可以拿来干啥呢?买3、4件衣服,2双鞋子,一条皮带,就可以掏出那一张200欧的纸币去用了。如果是国内,那估计就得掏10到20张红色毛爷爷。

  说到中高消费,让我们回到吃的方面。其实欧洲吃东西贵是真的,前提是你要在外面吃。因为如上文所说,如果是自己买菜煮饭的话,并不怎么贵。外面吃就不同了,一份德国咸猪手套餐(咸猪手+沙拉+土豆泥)是10~15欧不等。再加一杯2欧的德国大黑啤(我这个城市去德国也就1小时巴士),那就是13~18欧。换算成人民币,那就是100~140不等。这比起在绿茵阁等环境好一点的西餐厅的人均消费60~80还是高出不少。但有一点关键:人家掏一张20欧去埋单,心理压力可能只相等于我们掏2张20元。而同样的饭我们要掏5张20元才够用。

  也可能是因为吃东西贵,饮食业利润高,所以欧洲好多好多好多的餐厅和酒吧。那么少的人口配以那么多的餐厅,感觉有点不成正比。

  日常生活无人问津500欧的一个妙用就是拿来买奢侈品或者手机。一张500欧买一部iPad还有一个铜板可以找回(这个铜板可以拿来买一块炸鸡腿)。在国内,想买苹果产品,如果不是网购或者刷卡,就得掏一大叠的纸币。

  医疗

  这点我不能随便进行比较,因为我不清楚国内到底报销如何(庆幸没大病)。但荷兰的医疗是公认最好的之一,看病费很贵,但保险公司基本全报销。

  旅行

  800欧可以花35欧(4%)来买来回意大利的机票并且住不错的青年旅舍10天(每天25欧),余下500欧可以平摊在10天内每天吃一顿15欧大餐,10欧午饭,5欧早餐,还有30欧剩下去喝酒(2~4欧一杯)、乱逛、参观。顺带一提,国外学生facebook基本都是各种各样的出国旅游的照片。

  2600人民币可以花1300(50%)人民币来回上海的机票并且住5天7天连锁酒店(每天150人民币),余下550人民币可以平摊在5天内每天吃一顿60元大餐,30元午饭,10元宵夜,10元早餐。如果想喝酒之类的话,据说上海酒吧一杯酒要30以上。

  其实这些对比的结果很明显一点就是,同样的“中等”收入,欧洲人可以做的事情会多很多。如果中国用相同的消费观念去多方面花钱,要么会没钱剩,要么必须降低生活质量。这个问题的恶化之处在于现在国内的一些必须品——食物、房子等——的价格要么在“步步高升”,要么就是本来远超国外(特别是房价)。

  想了解更多留学资讯,请访问江苏招考网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